銷售:電話:0373-5282916
電話:0373-5282915
電話:0373-5283234
傳真:0373-5282916
傳真:0373-5282882
人力資源:電話:0373-5283808
來源:高工鋰電網
摘要:高工產研院長羅煥塔在6月27日“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對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上游原材料進行詳細解讀,并針對原材料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影響作出研判。
“現在鈷資源很緊張,大家覺得它的價格高高在上,其實我認為也不見得。因為從整個歷史周期來看,這些鋰電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大。”
高工產研(GGII)院長羅煥塔在6月27日“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在整個鋰電原材料價格波動相當劇烈的背景下,動力電池企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在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節點去判斷電池材料價格的走勢。
為此,他專門針對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上游原材料進行詳細解讀,并針對原材料對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影響作出研判。
羅煥塔表示,從關鍵材料來看,正極材料可能受到上游影響較大,其他材料已經進入到相應的價格下降通道。
首先,高鎳正極材料進入到放量階段。從第一季度的產量來看,整個全國正極材料出貨量在5萬多噸,但是磷酸鐵鋰數量在下降,三元材料增速達到63%。但要注意到第一季度,整個正極材料包括鈷的價格上漲之后,很多電池企業在思考或者嘗試放緩三元比例的提升,采用磷酸鐵鋰路線,現在部分電池企業也開始在做這方面的嘗試。
從負極材料來看,增長速度達到43.5%。價格方面,同比價格增長14%左右;從趨勢來看,2017年第四季度基本上是負極材料一個高點,今年第一季度卻環比下降5%,包括人造石墨的下降幅度相對來說更快一些。
從電解液市場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整個電解液出貨量達到2.19萬噸,同比增長33.6%。價格上,數碼類價格下降幅度會更多一些,將近10%左右;動力電池電解液價格下降速度相對好一些,現在整體價格是4萬—4.5萬的水平。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電解液的價格也像過山車一樣,從2014年—2016年的第一季度,它的整個價格在急劇上升。從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整個價格又一路下滑,其實現在很多鋰電材料價格也面臨類似問題。
可能現在大家覺得鈷資源很緊張,它的價格高高在上,其實我覺得也不見得。因為從整個歷史周期來看,這些鋰電原材料價格波動幅度相對來說也比較大。如果這是基于材料價格對未來動力電池價格進行預測的話,實際上非常困難,或者說這種意義相對來說比較小。關鍵對于動力電池企業來說,如何在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節點去判斷電池材料價格的走勢,這尤為關鍵。因為整個材料價格的波動相當劇烈。
從隔膜情況來看,2017年隔膜產能,雖然說產線增加相對比較小,但是國內單產線產能提升比較快。2012年的時候,國內隔膜單線產能大約在500萬平米左右,而現在基本上是3000—5000萬平米??梢钥吹?,隔膜產線數量在降低,但是產能增加速度又極快。無論是星源材質,還是滄州明珠,產能都是動輒上億平米的增加。
從上游材料價格來看,無論是鈷方面、碳酸鋰、還是六氟磷酸鋰,基本上都有一定幅度下降。某種程度上,這緩解了整個行業,特別是動力電池企業這種夾心餅干的壓力。
GGII對鋰電池四大材料的判斷是,正極材料在整個材料成本里面最為關鍵,電解液、隔膜、負極,現在回落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雖然說現在鈷包括鎳有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有一定上升動力,但是它的空間我們認為相對來說比較窄,碳酸鋰的價格穩中有降。但是三元整體價格的增速也會放緩,甚至會有微調。
對于負極,我們認為負極材料的價格也會處于小幅下降態勢;現在電解液價格已經接近于底部,有很多企業虧本在賣,會有一定下降空間,因為電解液整體產能相對來說比較充裕;隔膜我們認為是整個四大關鍵材料里面未來降幅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產品。
GGII對整個行業的判斷是,第一點,現在動力電池行業面臨資本寒冬,包括國家都在做金融的去杠桿,很多企業的融資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不像前幾年一樣,講一個好故事能在資本市場拿到相應的股權投資基金。在這樣一個寒冬背景之下,維持良好的現金流是本輪調整期生存下來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個條件。
第二點,我們認為大部分電池企業必須調整思路。無論在投資節奏上,還是細分市場定位,包括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在電動叉車、高爾夫球車,這些雖然比較小眾,但是對很多企業來說它能維持住生存狀態,不至于完全退出這個市場。就像原來的孚能一樣,可能它一開始主要還是做電動摩托車,但它一直堅持把這個產品做好,在電動車市場起來的時候,它就快速切入到這個領域。所以我相信,如果大部分企業能找準自己的細分方向,未來還是有相當充分的機會。
第三點,在整個產業調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面對的挑戰很大。無論是競爭格局的分化,包括技術升級相對來說比較快,產品性能提升迫切性也非常高,所以在這么多的壓力之下,有一部分企業必然會退出,而相應地要在這個企業里面繼續生存,質量和成本方面都需要做持續的投入。